今天是:                  投稿信箱:yt.kxxhb@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调研
 
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来源:鹰潭市老科协  作者:童北海  
  

  【中文摘要】本文浅述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的紧迫性和优势,提出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的战略构思与对策措施。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农业、绿色食品

  【正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惠及江西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快江西崛起的大机遇。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的鹰潭、必须抢抓机遇,闻风而动,快速跟进,主动对接。笔者现就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略谈浅见。

  一、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势在必行

  环境和资源是当今世界两个焦点问题。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对人类自身的生态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工业三废源源不断地向土地输入,现代农业过度地依赖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激素、造成有害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蓄积,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导致食品污染直接损害了人体健康。像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比利时发生的二恶因食品污染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关注。有关食品销售资料显示,日本有91.6%的消费者对有机蔬菜感兴趣;77%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保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德国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量以20%的年递增率在增长。到2009年,世界有机食品的贸易额已接近2000亿美元。

  二、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优势

  我市贵溪市白鹤湖的生态观光园模式、余江县洪湖地区”“生态种养模式,月湖区中穗生态绿色大米生产加工模式、龙虎山九曲洲生态农业示范园模式、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农户生态绿色葡萄的种植模式等等,由此可见,我市生态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此外,我市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繁多,贵溪市的金沙蔬菜、余江县的生猪,龙虎山的天师板栗、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鸽鸽食品系列产品,郑新初烤鲜牛肉等。这些品牌产品已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香港等国内市场,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贵溪市投资15万元在雷溪乡蔬菜基地建立了气象监测站,久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规模达5000多亩、6个品种生态蔬菜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蔬菜专供基地,到目前为止,已为世博会提供生态蔬菜1.1万吨,产品已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地。贵溪市樟坪乡绿色饮料开发公司的七菇仙牌苦丁茶和余江县画桥镇葛仙茗实业公司的葛仙茗茶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环保局的有机论证。开发的高品质茶获得了江西省新产品奖和优质名茶奖,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四大无公害茶叶基地,并荣获全国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七菇仙葛仙茗天华山有机茶是我市食品行业具有发展活动力的食品工业企业,先后在上海、广州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香港美食博览会上,深受客商亲睐,驰名国内,誉满海外、走俏美国、法国和欧盟市场。

  三、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的构思与对策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共举,统筹规划,加速推进,精心运作。一是在环境发展上。我市要实施九大战略,建设六大生态工程。即:实施生态示范区(点)创建战略;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农村饮用水质量保障战略;乡村清洁保障战略;自然资源保护战略;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战略;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战略;乡镇工矿企业污染治理战略;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战略。粮食增产、标准良田建设田间工程(到2015年无公害粮食产量达到10亿斤);沃土施肥工程(到2015年完成沃土施肥面积50万亩);密植增苗工程(到2015年密植增苗面积35万亩);机械化耕种示范工程(到2015年完成耕种示范面积35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控制工程(到201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率达100%);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到2015年完成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60万亩)。二是在产业发展上。我市要建立五大战略,重点发展十大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打造十个现代农业生态园。即:建立产业链导向农村产业发展战略;绿色农业发展战略;规模农业发展战略;品牌农业发展战略;高效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优质稻、毛竹、早熟梨、花生、天师板票、蔬菜、葡萄、杨梅、茶叶(油茶)、畜禽等十大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一要打造贵溪市白鹤湖和龙虎山九曲州国家级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园;二要打造以贵溪市雷溪乡和余江县锦江镇为核心区的2万亩标准商品生态绿色蔬菜园;三要打造以贵溪市江西圣农牧业有限公司为主产区的五万套种鸡、1200万羽蛋鸡全国领先、全省最大的现代化生态畜禽园;四要打造贵溪市南部山区以及周坊镇为主产区的10万亩绿色生态笋竹园;五要打造贵溪市三县岭、河潭埠、塘湾为主产区的3万亩绿色有机生态油茶园;六要打造以贵溪市樟坪乡、文坊镇、罗河镇、余江县画桥镇、龙虎山镇为主产区的3万亩生态绿色有机茶叶园;七要打造以全国一流的余江县江西万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为主产区的年出栏3万头良种种猪,贵溪市鸿塘镇、志光镇、余江县洪五湖地区为主产区年出栏160万头三元杂交猪的生态畜牧园;八要打造锦江镇灌田为核心区的万亩绿色生态杨梅园;九要打造龙虎山为核心区3万亩绿色生态板栗园;十要打造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江县杨溪乡为核心区的万亩绿色生态葡萄园。

  为建设好六大农业生态工程,建立十大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打造十大现代农业生态园,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我市农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以现有农产品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通过开发绿色食品,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品向高层次嫁接,低成本扩张,赢得新的市场定位。通过绿色食品开发,提高农业、食品工业和产业关联度,造就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加快农业、食品工业结构调整,用五年时间,把绿色食品建设成为一个融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科研教育、监督检测、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相配套的绿色食品新型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从抓产品入手。积极开发具有我市特色的优势产品、拳头产品、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产品,不断优化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壮大绿色食品发展的物质基础,形成绿色食品的群体优势。应以县域为基础单位,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优势或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并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给予适当扶持。在种植结构上,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生产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生产结构转变;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禽类和草食畜牧业,改变以养猪生产为主体的耗粮型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农业结构,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它们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通过法律手段把农业管理和食品管理,尤其是把绿色食品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以高新科技为先导,围绕绿色食品开发,不断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证我市绿色食品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要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的研究,大力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方式,加快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步伐;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性、适口性,食疗保健性和加工性能及消费的方便程度,优化农产品的外观性状,提高其内在和外在的纯净度,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严格质量管理、规范市场行为。牢固树立质量是绿色食品事业生命力所在的思想。绿色食品的质量要在任何时候能经受消费者的检验,不仅要无污染,有营养,而且要色、香、味、形俱佳。一切有害于绿色食品发展的行为,要坚决制止。要维护绿色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绿色食品不仅应注意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更应关注到绿色食品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绿色食品走向社会。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打响鹰潭生态环境牌,把独具特色和竞争力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并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点,重中之重,举全力推进。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引起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使中外各界人士热爱鹰潭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市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忠实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成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

  结束语: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是鹰潭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行动。是鹰潭绿色崛起、超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的发展、绿色食品的开发必将使鹰潭广大农村呈现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喜人局面。

  作者简介:

  童北海,男,19518月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19693月参加工作,1971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200多篇,获国家级一等奖10余篇,二、三等奖20余篇,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活动成就奖”、“县级领导优秀调研文章奖”、“首届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文章评选领导组唯一一等奖”、“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文章先进个人”、“市第四、五、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省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二、三等奖”。代表著作有《三农情》。


Copyright 2013-2014 YING TANG KE XIE FOR SCR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bet-365亚洲版官网 版权所有 2013-2014 本站网址:www.yzywct.com
鹰潭市科协维护 (冰雪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701-6433586 地址:江西省鹰潭市梅园新区府前路五号 邮编:335000
赣ICP备10200546号